找到相关内容7162篇,用时18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因而施 施莫之广——关于施”的讨论

    不少。但是在佛教经文里,也有不少地方非常明显的表述了施”的思想。本文即是介绍有关施”的一些说法。   《梵网经菩萨戒本疏》卷四引《瑜伽师地论》第三十九说的30种施无犯法云:   依《瑜伽...方便晓喻发遣。   佛教菩萨道伦理最重要一点就是要与人得乐,其理论基础是来自于慈悲喜舍四无量学说,而且这种与人得乐的乐”是建筑在伤害对方前提下进行的。佛教把自己内心的施予,即内施,和与向外面的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布施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0743161906.html
  • 禅宗的道之道”与无修之修”

    禅宗的道之道”与无修之修”   冯友兰   一、禅宗的道之道”   禅宗自以为他们所讲的佛法,是超佛越祖之谈”。其所谓:超越”两字,甚有意思。他们以教门中的各宗为教”,而谓自己为...:‘即心即佛。’王老师恁么道。不是心,不是佛,不是物。”(《传灯录》卷八)《洞山(良价)语录》石:云岩(昙晟)问一尼:‘汝爷在?’曰:‘在。’岩曰:‘年多少?’云:‘年八十。’岩曰:‘汝有个爷,...

    冯友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34771051.html
  • 法眼、目前”和隔”与隔”

    眼”开始讨论。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删稿第37条云:政治家之眼,域于一人一事。诗人之眼,则通古今而观之。词人观物,须用诗人之眼,可用政治家之眼。”同书第52条云: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,以自然之舌言情。此由初入中原,未染汉人风气,故能真切如此。”诗人之眼”为政治利害关系所羁束,能以纯粹直观来观照历史,具有审美的超越感;自然之眼”则是指天真的观照。王氏所云这两种眼”,道出了进行纯粹...

    张节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04240847.html
  • 《坛经》中慧能识文字”的修辞意义

    《坛经》中慧能识文字”的修辞意义  ——兼及相关的《坛经》版本问题  上海复旦大学教授 张伟然  慧能平生识文字,久已成为著名的古说。直到现在,仍有不少人相信其为历史真实。较有代表性的是印顺大师在其著名的《中国禅宗史》中,就此专门列有识字”一个标题加以阐释,他说:  在佛法中,识字是可以通达佛法的。释迦佛的时代,佛法就在耳提面命的开示中。没有一部经可读,可作讲习与研究的范本。然而言...

    张伟然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5960108.html
  • 方以智思想中落有无”与境界超越的问题

    方以智思想中落有无”与境界超越的问题   谢仁真   国防管理学院副教授   华梵大学 第五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( 2001) 页179-239  华梵大学哲学系, [台湾 台北]...迫害的权宜之计,是乃有才入空门尘便稀,悬岩撒手看飞云。未知大地何今古,止让名山葬是非。蹈澥还家都属梦,轻身出世即如归。寻源一往原难住,杖顶寒风送翠微。”(注1)满腔子的无奈,非以不断地转换价值立场,...

    谢仁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4746649.html
  • 东院山门上的东院”之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Item/32726.aspx
  • 我这一生成为了英语中的规则动词”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Item/35542.aspx
  • 问:佛学中什么是空如来藏?

    具的佛性。 如来藏首先包括三个基本方面:空如来藏、空如来藏和藏识。 空如来藏、空如来藏和藏识,既是如来藏的三种状态,更是如来藏本具的三种功能。从状态来说,众生能够表现的只有藏识,空如来藏和空如来藏暂时被心识上覆盖的尘垢掩没,而迷失了其本有的光辉,失去了其本来的作用。菩萨的状态介于众生和佛之间,他利用空如来藏来逐步清洗心识上的尘垢,象清晨的阳光照破黑暗一样,使空如来藏得以渐渐显发出来。而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09390577418.html
  • 徐恒志答:怎样理解离佛性而行世法,离世法而证佛性”?

    问:怎样理解离佛性而行世法,离世法而证佛性”?  徐恒志答:学佛的人照样工作,照样生活,就在生活日用中,时时处处加上一个觉”字,自性随缘起用,用而著,过而留。《法华经》说:是法住法位,世间相常住。”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5301011402.html
  • 本焕长老: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众生得离苦”

    ——对话弘法寺第一任方丈本焕长老 慈祥的微笑 103岁的本焕长老在寿宴上开示 记者:您常提但愿众生得离苦,为自己求安乐”您怎么理解这句话? 本焕长老:人生难得,佛法难闻”。我们现在不但...容易,太容易了!就向大海汪洋。既然我们得了人生,又闻到了佛法,那么我们就一定要发大心——发大菩提心。我们要学佛、学菩萨;成大菩萨、成圆满佛;不要学罗汉、做自了汉。我们要有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众生得离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75993773.html